【摘要】制造业好比一个国家硬件技术的脊梁硬件技术,中国要从第三阵营提升进入第二阵营,必须立即开始从国家、企业,甚至个人进行智慧布局,当下的一切就是未来的开始。
3月23日下午,由华章书院、华制智能联合《商学院》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制造2025硬件技术: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新书作者夏妍娜、赵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教授、美国硅谷的众创共享商业生态圈模式创建者吴霁虹教授、正和岛副总裁刘海燕等人作为嘉宾发表了讲话。
其中,夏妍娜作为全球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硅谷)秘书长、德国工业4.0研究院常务理事,针对以下三方面问题进行了解答。
(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科技革命。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访谈客户汇报的时候他就讲到是因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导致的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所以各国都在争相调整。如果这一轮的科技变化没有那么快,产业变革的调整也不会那么迅速。所以新一轮工业革命本质和核心在于科技的变化。而且新科技决定了新世界的疏影。
传统制造业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一,一定是在思维上面的挑战。因为中国过去的市场是一个碎片市场,是粗放的、原始的市场,它是要素驱动的,也是快速增长的,所以很多传统的企业是在那个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但是现在很多传统企业面临着管理上面的挑战,这些其实都源自于经营环境革命性的变化。
第二,中国过去三十年和未来三十年的驱动力是不一样的。中国过去是要素驱动,它的核心是人口红利硬件技术;而未来则是创新驱动,它的核心是技术红利。
中国的传统企业包括制造业,在过去三十年的盈利模式是包括OEM、B2B、B2B2C;而未来三十年的盈利模式是发生变化的,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方式、业态,包括产品也都要发生变化。所以未来制造业的盈利模式首先应该是基于3D打印的个性化定制;第二是基于智能制造的B2B;第三则是前端O2O,中端C2B,后端是智能制造。
中国过去的经济形势和未来的经济形势是不一样的,中国过去的驱动力和未来的驱动力不一样,因此制造业过去和未来的盈利模式也不会一样。
全球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硅谷)秘书长、德国工业4.0研究院常务理事 夏妍娜
(二)中国智能制造方面的投资机会
未来主要投资类型可分为三大类:智能工厂类、解决方案类、技术供应商类。
首先第一类是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有两条路径,一条是改造路径,另一条是新建路径。因为传统的工厂很难与未来接轨,而未来的工厂也一定与现在的工厂不同,所以建立智能工厂是未来投资一大必然趋势。
其次第二类是解决方案类公司。未来将会有大批量的工厂和企业面临改造、转型升级和新建。因此就需要有解决方案类公司为这些工厂和企业出谋划策,提供顶层设计、路径规划和软硬一体化实施的解决方案。
最后一类则是技术供应商。其中分为软件的技术供应商和硬件的技术供应商。软件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ERP;硬件技术包括机器人、3D打印、智能装备等。
另外,赵胜也谈了自己对“工业4.0”这一概念的接受与引进过程,梳理了“三个时代”“四次工业革命”逻辑和脉络,描绘了未来的技术趋势。
杨海成教授分析了互联网+对工业发展的全面影响及深刻本质,揭示工业创新发展的五大模式与特点。还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北京及主要内容,对智能制造的六大主攻方向及重点科技内容进行了阐述。
吴霁虹认为中国制造2025,可能就是今天的美国制造,想要超越美国,我们必须抓住本质,而本质在于智造未来是硬件与软件、制造与服务、技术与模式的融合。
(本文所有图片由《东北亚财经》编辑现场拍摄)
上一篇: 黑屏只有鼠标,win10开机黑屏只有鼠标
联系电话:18300931024
在线QQ客服:616139763
官方微信:18300931024
官方邮箱: 616139763@qq.com